《学生欺凌预防教育指南》出版,助力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学生欺凌预防教育指南》出版,助力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喂你背我 2025-02-10 科技报 12 次浏览 0个评论

如何助力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面对霸凌事件时,应采取哪些相应的处理方式?2月9日,《学生欺凌预防教育指南》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

《学生欺凌预防教育指南》出版,助力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学生欺凌预防教育指南》新书分享会现场

《学生欺凌预防教育指南》共有五册,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海涛在新书分享会现场,就如何建立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如何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如何防治学生欺凌等内容,以讲座与互动的方式提供专业的讲解。

分享会上,任海涛从现实出发,对国家关于减轻学业负担的政策及其形成逻辑进行讲解。从学生学业压力过大、校外培训乱象丛生、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等现实困境出发,引出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从“双减”政策的具体内容、“双减”政策的目标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三个方面逐次剖析,帮助家长和孩子们在理解政策内涵的基础上调整学习方法,明白根据大脑功能规律学习的重要性。

“大脑资源有限,不要浪费,不要双手并用;写字有笔顺,是为了节省脑资源。陈省身被尊为‘微分几何之父’,是唯一获得数学界最高奖‘沃尔夫奖’的华人数学家,他就曾提到一门课考80分就可以了,如果要考100分,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做到,是得不偿失的。”任海涛就如何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这一话题,从大脑资源的有限性、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节奏、大脑神经元联结的可变性、训练语言能力的科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强调了预防学生欺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同理心、控制情绪、促进亲子沟通、悦纳兴趣与天赋等方面的重要性。

“0-3岁需要保护大脑。这个阶段孩子都会把从东西从高处往低处扔、要让他四处爬,这是开发大脑;3-6岁则需父母教好习惯,分享、物归原位、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有利于完成‘社会化’,‘社会化’是情商(EQ)的基础;5岁时,视力接近成人。此前,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否则严重伤害眼睛。”

“到了7-12岁,父母要关注孩子是否受到了欺凌。向孩子解释‘朋友’的概念,一个人不可能喜欢所有人,也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告诉孩子哪些品德和长处会受到同伴欢迎,进入社会后是用‘长处’与他人竞争,不要斤斤计较于分数。此外,情绪控制,比学习重要,终生受用。父母不要骂人、摔东西——引发欺凌或者被欺凌。”

《学生欺凌预防教育指南》出版,助力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学生欺凌预防教育指南》

“预防欺凌有许多方法,比如多讨论学校的事情,对于社交技巧,进行沙盘演练;教孩子如何跟同学和睦相处。如果有搬家、更换学校环境的情况出现,可以在搬家后请周边孩子吃饭,请一群孩子中领头的那个跟自己的孩子一起上学。每次搬家,窗帘、床单都是同样的图案,让孩子每天睁开眼都是熟悉的环境。”在讲解学生欺凌现象的过程中,任海涛还帮助家长和小朋友们理解学生欺凌的含义及在具体事件中的不同处理方式;在探讨孩子情绪低落的过程中,引导家长们从学习成绩、同伴关系等不同维度帮助孩子打开心结,适应不同学校的学习节奏;在解答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带领家长们明白父母陪伴学习、科学规划时间,以及适当关注孩子大脑健康的重要性。

任海涛说道,在教育改革不断朝着促进教育公平、鼓励个性发展的目标努力的当下,应当更加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学习方面注重科学用脑、循序渐进,在人际交往方面注意防治学生欺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为了深入理解这些问题,不妨从《学生欺凌预防教育指南》中去寻找答案。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学生欺凌预防教育指南》出版,助力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