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江苏西部“边陲县城”盱眙,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到新定位

昔日江苏西部“边陲县城”盱眙,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到新定位

喂你背我 2025-02-11 科技报 5 次浏览 0个评论

外界对盱眙多多少少有点误解。

除了老读错的发音(xū yí),人们还往往将“龙虾之都”盱眙“龙虾排档遍地”,充满烟火气又有些偏远的城市想象牢牢刻在了心中。

事实上,盱眙不只有这些。这座位于江苏省域西侧,昔日的“边角料”县城,当下正以“工业强县”以及营商环境提升为抓手,跳出县域思维,加快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目标打造“南京都市圈北翼绿色增长极”。

盱眙,何以蝶变?

全方位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盱眙是淮安市下辖县,位于淮安市域南侧,江苏省域西侧。盱眙东邻淮安市金湖县,北望洪泽湖,西接安徽明光,南接安徽来安县和天长市。

昔日江苏西部“边陲县城”盱眙,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到新定位

盱眙县。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盱眙发布”

过去,盱眙被认为位置偏僻,尽管这座县城早早就拥有一张“引流”的金字招牌。作为中国小龙虾美食重要发源地之一,盱眙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凭借突破性的“十三香小龙虾”实现异军突起。新世纪初,盱眙又率先开办龙虾节,借助节庆经济和大众传媒的力量,火遍大江南北。

区域协同发展,为盱眙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跳出县域看,在南京都市圈内,盱眙是淮安对接南京以及苏南发展的“南部桥头堡”;在长三角范围内,盱眙距离上海大都市圈、苏南都市圈、合肥都市圈都不远;在更大范围内,盱眙所在的淮安还是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

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盱眙在加速。一方面,盱眙正积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沿淮铁路、宁宿铁路已被纳入省级规划,盱明高速、新扬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启动。未来,盱眙“南上北下”将更加便捷。

另一方面,“筑巢引凤”,推动平台载体建设,并厚植区域协同发展的“DNA”。在盱眙县域南部,也就是靠近南京一侧有一座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15分钟直达南京北边界,35分钟直达南京江北新区,60分钟直达南京主城区,被誉为南京进入苏北的“第一站”。

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目前已建成全省南北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创新示范区,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当前,园区内增材制造、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能源与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业正在快速集聚,现已落地签约项目41家,投资总规模超100亿元。

同时,“生产在盱、研发在宁”模式带来的科创效应逐步显现,江苏省三维打印重点实验室等实现高效投运,南理工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的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魁元实验室等国家、省级重点创新平台已于去年正式揭牌。

园区建设有各类载体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其中机器人二期项目已交付使用,机器人三期项目及职工公寓已全面封顶。

盱眙还在不断强化与上海高校院所、一流医疗机构、经济类社会团体组织的深度合作。盱眙县人民医院是上海九院骨科联盟成员单位,盱眙县中医院也已成为长三角血液透析通路联盟成员单位。

工业强县

尽管外界对盱眙印象最深的标签是龙虾,但盱眙自己记得最牢的一句话,却和龙虾无关,而是“工业不强就没有出路”。

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和中心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互为补充,主要还是要靠工业,关键则在于“新”。

近期举行的盱眙县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增强产业内在支撑力、创新引领驱动力和要素综合竞争力,努力成为全市因地制宜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昔日江苏西部“边陲县城”盱眙,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到新定位

早晨的盱眙。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盱眙发布”

盱眙的基本考虑是,到“十四五”末,50亿级企业、百亿级产业实现“双突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打造全市产业科创中心,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开票4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300家、进入省级开发区前50强。

到2030年,新质生产力加速跃升,形成50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实现“双千亿”,成为江淮生态经济区引领区。展望2035年,与省市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盱眙县获悉,当下的盱眙,正聚焦“低碳大健康、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汽车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优质工业项目开始在盱眙集聚。去年6月,江苏华晨光电显示科技项目在盱眙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3亿元,主要从事高精密液晶显示屏加工生产,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实现开票销售120亿元、税收3亿元,可新增就业岗位500个。

进入2025年,盱眙以“起步就是冲刺”的决战姿态谋划推动项目建设。1月11日,该县在深圳举行投资环境说明会,现场签约项目共计16个,总投资超130亿元。2月6日,总产能80万吨绿色循环聚酯新材料无染彩科技项目开工,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预计年开票销售达70亿元,税收2.8亿元,用工1000人。

汇聚商会、在盱企业等各方力量,盱眙不断加大以商引商、专业化招商、产业基金招商、社会化招商力度。

去年,盱眙在全市率先组建重大项目攻坚办,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聚焦主导产业组建招商集团,设立五个产业招商部;聘请第三方招商机构参与招商工作,知名企业家担任招商大使;探索金融招商,率先完成“1+1+3”产业基金体系建设,放大主导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今年以来盱眙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数同比增长18.7%,位居全市前列;5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接二连三”取得突破。

走出小圈子,盱眙还在落实市级系列招商活动基础上,计划在长三角、珠三角、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策划专场招商对接活动,放大盱眙城市品牌影响,用更为灵活、创新的招商推介形式对外展示盱眙。

盱眙,正在颠覆此前“农业大县”的单一形象。

营商环境“等高对接”

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如果说工业强县是“A面”,那么做优营商环境就是“B面”。

关于企业家和项目建设,盱眙提出要践行“做得要比说得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的理念,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四最”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让来盱企业家享有“在家的感觉”,让盱眙在外企业家充满“回家的愿望”。

具体做法则是系统性、全方位的。

政务环境方面,盱眙从项目立项到竣工实行全链条代办,常态化“并联审”“容缺办”,德创智能等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历时仅 36 天,“拿地即开工”并五证联发已是常态。深化“办不成事”制度改革,盱眙在县镇村三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动解决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市场环境方面,盱眙正加快科创园建设,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推进金宝航线、淮河三改二等干线航道提升改造工程,有效降低企业物流货运成本等。

政策环境方面,盱眙相继出台了《扶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扶持制造业地方贡献30强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惠企政策,根据政策适用主体,智能匹配税费政策与适用对象。

法治环境方面,盱眙对轻微违法行为“一次告知提醒、二次约谈、三次处罚”;规上企业执法检查事前备案,明确职能单位非必要不开展各类执法检查,减少企业迎检成本;深化“企业服务中心”为企服务职能,为企业开辟涉诉“绿色通道”,开展“法律托管”服务,免费为企业解决法律诉求。

人文环境方面,盱眙成立了全省首家营商环境监测站,常态化开展走访企业活动,打造高标准“都梁人才港”服务综合体,提供健康体检、子女入学、项目申报等28项服务。

淮安市委对盱眙赋予了“比全市跑得更快、份额占得更高”的重任。将淮安“桥头堡”区位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环境优势,是盱眙近些年来一直在求解的课题。

面向未来,盱眙将在发展视野上实现从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换,立足南京都市圈谋划特色分工定位,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积极构建完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建设生态优良、产业先进、主体活跃、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水绿都、淮上名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昔日江苏西部“边陲县城”盱眙,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到新定位》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