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丨追问“为何是杭州”:寻找优秀共性,发挥城市个性

马上评丨追问“为何是杭州”:寻找优秀共性,发挥城市个性

喂你背我 2025-02-11 百科报 3 次浏览 0个评论

2024年11月6日,浙江省杭州市,航拍未来科技城城市建筑风景。视觉中国 图

自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热潮之后,追问“为何是杭州”,成为近日不少城市的动作。

先是“杭州六小龙”的概念被提出,之后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在“新春第一会”上,点名DeepSeek及宇树科技;经济第二大省江苏也进行了跟进,江苏省委机关报旗下媒体连发四问,对南京和杭州进行了深入比较;济南媒体也跟进提问:我们对标杭州该学什么?

对表、对标进行比较,目的都是为了自我提高。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中国经济奇迹的奥秘在于地区间的经济竞争。其实,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发展路径、政策特性,城市之间可以比较的维度、数据也是非常丰富的。城市之间竞争应该是良性的、正向的,更是基于长远的发展前瞻。

追问“为何是杭州”,是为找到优秀的共性,也是基于共性再发挥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场关于“城市如何从优秀到更优秀”的对话。

比如,杭州当地政府甘当绿叶,打造“放水养鱼”的营商环境,“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对未来产业部署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政策资源;

创新土壤有了,从“传统制造大省”向“全球数字科创高地”转型过程中,以大学、大装置、大科创平台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在这里加速成型;

人才积蓄到位了,杭州连续多年蝉联全国人才净流入第一的位置,宇树科技王兴兴、DeepSeek的梁文锋、强脑科技韩壁丞等等,都有与杭州“不得不说的故事”;

人文底蕴外显了,浙商素有“敢为天下先”的传统,民间创新活力足,创业容错氛围好。

总之,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创新链条环环相扣,“新物种”自然会从土地里萌发。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最早提出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精神,一直把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当作重点事项,持续迭代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高水平亲清政商关系,通过制定实施《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改革经验制度化……

前述这些营商环境、政府服务、激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标尺摆在那里,这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也需要看清,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复刻”杭州的企业发展故事。实际上,很多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励创新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不必一扬一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我们期待在追问“为何是杭州”的过程中,能挖掘出不同的城市资源禀赋中的优点、比较优势里的强项,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模仿。

事实上,是一种长期主义托举着杭州的赛博科技的前途远大,同样,不同的城市需要基于长期主义,坚持做正确的事。

以上海来说,去年是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十周年,十年磨一剑,上海始终坚持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矢志不移,静待花开。

我们看到,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7.9件。脑机接口、Web3.0、元宇宙、6G、量子技术、空间信息、低空经济等等,正在渐次释放活力。

最近,上海连续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目前,上海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在形成,AI产业规模已突破3800亿元。

从农历新年开工第一天,上海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到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上海速度”实现再突破,上海营商环境也有着别样的精彩。

“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行而能致远”。杭州“六小龙”的成功,引发不同城市的关注,这不是一场向下的俯视,而是向上的攀登竞争。不同城市在这种良性竞争中共同摸索优秀的共性,也在发挥差异化的个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新精神、厚植包容态度,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禀赋优势、人才优势。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同城市要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因地制宜做对的事情,看准了就不动摇,不纠结,顺势而上,稳健前行,厚植创新的土壤,就迟早会迎来自己的新机遇、新赛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马上评丨追问“为何是杭州”:寻找优秀共性,发挥城市个性》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