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谢自 2025-02-03 科技报 10 次浏览 0个评论

1986年,流行音乐天后麦当娜专辑《真正的蓝色》(True Blue)横空出世,主打歌《敞开你心扉》录影带开头,金发女郎双眼迷离,侧眼向上望着天空,裸露的躯体如同立体雕塑,正是画家塔玛拉·德·蓝碧嘉(Tamara de Lempicka)的装饰主义肖像画。比麦当娜早半个多世纪的蓝碧嘉,是1930年代的“艺术界麦当娜”,凭后立体主义风格和社会影响力,定义了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装饰艺术(Art Deco),也是“第一个好莱坞女星式画家”和“用画笔的男爵夫人”。在革命与战争年代,周游8个国家、两个大洲的蓝碧嘉,用画笔给溃烂堕落的时代“化妆打扮”,将黑暗的命运装饰成艺术。美国旧金山美术馆近日对外展出这位传奇女性的首场回顾展“塔玛拉·德·蓝碧嘉回顾展”。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蓝碧嘉,《绿衣女孩》(Young Girl in Green),1931年,法国蓬皮杜中心 藏 图:休斯敦美术馆

美国是蓝碧嘉人生中最久的旅居地,她的美国主流博物馆首场回顾展《塔玛拉·德·蓝碧嘉回顾展》正在旧金山美术馆举行,100多件作品来自50位藏家,展至2025年2月9日。3月9日起,回顾展将移至休斯敦美术馆,休斯敦是蓝碧嘉在美生活的最后一个城市。在美时间最久,对美国流行文化影响至深,可蓝碧嘉离世40多年后,才于2020年代迎来首个美国大型博物馆个展,是惊喜的,也是遗憾的。一方面,它来得太迟,蓝碧嘉的艺术早已在欧洲得到认可,在美国却以流行文化方式存在,没被艺术界关注;另一方面,回顾展仍以蓝碧嘉巴黎20年的作品为主,来北美后的40多年却没有太多表述。在以“美国梦”为追求的美国,若留美大半生的艺术家最成功的作品仍是欧洲时期的,那美国究竟为艺术带来了什么?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蓝碧嘉, 《伊拉肖像》(Portrait of Ira P), 1930年,油画, 私人收藏 图: 旧金山美术馆

在立体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间

蓝碧嘉以后立体主义和装饰风格肖像画著称,她的肖像有几何与立体雕塑质感,自称“不抄袭,创作新风尚,重新发掘模特优雅”。她对同时代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的评价是“一种新型毁灭”。 

蓝碧嘉是“软性立体主义”,追求创新,但不以噱头搏出位,保持新古典主义优雅。立体主义只体现为背景,人物是肌肤光滑、着装鲜亮的古典主义风格,体态斜线侧倚,双眼向上看是标志表情,受超现实主义和纯粹主义影响。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蓝碧嘉, 《两个朋友》(Las dos amigas) 图:Palacio de Gaviria

蓝碧嘉风格在装饰艺术出现前就存在了。诞生于1925年巴黎国际装饰与工业艺术博览会的装饰艺术(Art Deco)与蓝碧嘉不期而遇,恰当地对应了她的风格。装饰艺术指室内设计、建筑、艺术、服装和工艺品的现代风格,流行于两次大战间的欧洲,与同时代装饰艺术家墨西哥的里维拉(Diego Rivera)、俄裔美国画家罗左维克(Louis Lozowick)和美国版画家洛克威尔·肯特(Rockwell Kent)的大型版画或壁画相比,蓝碧嘉画作较小,适合室内挂画。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布龙齐诺,《维纳斯、丘比特、愚蠢与时间》,1544-1545年,伦敦国家画廊 藏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左:布龙齐诺,《年轻男子肖像》,1550–1555年,伦敦国家画廊 藏;右:蓝碧嘉,《未完成的男子肖像》,1928年,油画, 巴黎蓬皮杜中心 藏

毕加索和布拉克的立体主义过后,蓝碧嘉代表一战后的秩序回归。虽有工业机械美学和几何装饰线条,但灵魂是古典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布龙齐诺为她提供灵感,《亚当与夏娃》借鉴了《维纳斯、丘比特、愚蠢与时间》。蓝碧嘉为第一任丈夫塔德乌什·蓝碧基创作的肖像画以16世纪意大利贵族为原型,表现沙俄没落贵族丈夫的傲慢与尊严。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上:卡拉瓦乔,《抹大拉的马利亚狂喜》,1606年;下:蓝碧嘉,《美丽的拉法拉》,1927年,图:2024 TAMARA DE LEMPICKA ESTATE

裸体是蓝碧嘉的重要绘画类型,她向卡拉瓦乔和安格尔学习。1927年为艺术缪斯兼情人拉法拉作的画,借鉴卡拉瓦乔《抹大拉的马利亚狂喜》,《春天》的姿态神情源于安格尔《土耳其浴女》。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左:安格尔,《奥松维尔伯爵夫人肖像》,1845年;右:蓝碧嘉,《音乐家》,1929年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左:安德烈·洛特,《朋友》;右:蓝碧嘉,《艾琳姐妹》,1925年,油画,图:Irena Hochman Fine Art Ltd. NY

新古典主义启发着蓝碧嘉,她注重着装,将衣着作为表现人物特征的重要依据,安格尔《奥松维尔伯爵夫人肖像》的蓝裙与灰蓝背景,被她应用在《音乐家》飘逸的蓝色雪纺裙和立体灰色背景中;1940年的《智慧》(Wisdom)取材于弗兰德斯画派凡艾克的《自画像》。

古典雕塑也是蓝碧嘉的灵感之源,1928年的素描《拥抱》模仿波洛尼亚雕塑《劫掠萨宾娜妇女》,1930年《圣特雷萨》模仿贝尼尼17世纪雕塑《圣女特蕾莎的狂喜》。她还曾拜师法国立体主义画家安德烈·洛特(André Lhote),洛特是她立体主义画法的启蒙老师。

是艺术家,也是表演者

蓝碧嘉的传奇经历与个性,甚至比她的艺术更受瞩目,这也是她近年被美国重新发现的原因:沙俄流亡贵族和犹太人身份,符合美式政治正确;她的“我发誓一生只过奢华生活”为美式资本主义崇尚;运用智慧乃至邪恶化危为安,精准嗅觉与冷血的实用主义决策,是实现“美国梦”的必备能力。

蓝碧嘉是画家也是自己的模特,她一生都在“装饰”:为外在形象打扮,装饰成画笔下的人物;为生存状态和内在秩序“装饰”,善于表演和宣传自己,自我包装为富有、上流、成功、高品位和独立女性,哪怕是建立在残酷落魄的现实上。诚如美国圣迭戈美术馆总监罗塞娜•委拉斯开支(Roxana Velásquez)的评价:“蓝碧嘉是个高超的演员”。她的个性与艺术一样清晰、精准、优雅,蓝碧嘉的存在本身就是装饰艺术。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左:夏帕瑞丽1934年设计的连衣裙  右:蓝碧嘉定妆照 图:Getty

蓝碧嘉一生跌宕起伏,非常不幸:经历4次战争、一次金融危机、2次婚姻、8个国家和2个大洲,在美国生活的后半生,搬过4次家、换过3座城市。前半生经历十月革命、一战、西班牙内战和二战,在波兰、瑞士、意大利、俄国、法国、西班牙、美国和墨西哥辗转。23岁因俄国革命流亡法国;45岁为躲避战争移居美国;80岁的蓝碧嘉仍在漂泊,从美国移居墨西哥。她曾两次失去财产:1917年俄国革命被抄家;1929年金融危机时丢失汇款。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蓝碧嘉,《拉萨尔夫人肖像》(Portrait of Romana de la Salle), 1928年,2022年11月在纽约苏富比卖出1410万美元 图:2024 TAMARA DE LEMPICKA ESTATE

蓝碧嘉高超的装饰艺术在于,她能通过装饰,把腐烂打扮成明媚的样子,精准地与命运和时代较量、周旋、扳手腕。在贵族淑女以嫁入豪门为追求的17岁,发现自己的绘画天赋,着手学习本领;23岁流亡巴黎时,看准战后没落贵族肖像画市场和自身优势,重拾绘画积攒财富;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多数欧洲国家还未觉察危险,她已嗅到犹太人即将面临的灾难,果断变卖匈牙利资产转移瑞士;1939年西欧还在搞“绥靖”时,她准确预测二战会扩大,果断去美国,避开第二年就爆发的法国战役;来美国后,她又看中好莱坞明星的购买力,住在比弗利山。她的婚姻精确又冷酷:从原生贵族家庭到沙俄贵族家庭,再适时离婚再婚,投入奥匈帝国贵族之家。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蓝碧嘉,《戴帽子的女人》 图:Palacio de Gaviria

蓝碧嘉的光鲜,不在于自身明亮,而在于她能将黑暗装饰成光明。若成功者是舞者,她就是戴脚链在钢丝上起舞的舞者,脚链和钢丝被她装饰到外界看不见。她从拥有一切到一无所有,由奢入俭,每次移民与换城市都将积累的事业打断归零、从头再来。作为绝佳演员的装饰艺术家,蓝碧嘉很好地隐藏起贫困、安全危机与多次失业的真实处境。按照她女儿吉赛特的说法,她的性格深处是“杀人者本能”,有猎食者特点。

蓝碧嘉1894年生于波兰华沙富有的犹太人家庭,本名塔玛拉·霍维茨(Tamara Rosa Hurwitz),蓝碧嘉是丈夫姓氏蓝碧基(Tadeusz Łempicki)的阴性写法。波兰曾是沙俄附属国,蓝碧嘉前24年是沙皇俄国人。塔玛拉10岁时画了第一幅画,17岁时去瑞士洛桑读书,在祖母带领下,前往意大利受艺术启蒙教育。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蓝碧嘉,《两个年轻女孩》,1930年  图:Palacio de Gaviria

1915年在圣彼得堡度假的塔玛拉,认识了英俊富有的律师塔德乌什·蓝碧基,两人1916年结婚,新婚仅一年后急转直下,俄国革命爆发,夫妇险被杀害,他们丢弃财产,流亡巴黎,经济社会地位一落千丈。蓝碧嘉重拾绘画,工作赚钱。在旧贵族眼中,工作是劳动阶级的事,丈夫蓝碧基就极难适应打工赚钱的生活;画家在旧贵族眼中也是服务人员,不够体面;即使在艺术界,蓝碧嘉的装饰艺术也进不了高雅艺术(High Art)行列,甚至没钱雇佣模特,女儿吉赛特( Kizette)是她的第一个模特,画作署名是丈夫名字。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蓝碧嘉1926年为康斯坦丁诺维奇大公(左)画的肖像画(右) 图:旧金山美术馆

蓝碧嘉的聪慧在于她适时调整,顺势而为。摒弃成见去工作,不被“不够体面”的画家身份裹挟,捕捉到帝国解体后流亡旧贵族们的市场需求,经历相似的蓝碧嘉最能理解和看穿他们的世界。她笔下的沙俄旧贵族康斯坦丁诺维奇大公,虽军装体面,金色穗条却如同意大利面,空洞忧愁、眉头紧皱的双眼表明,昔日辉煌在新世界已经失效。被废黜的希腊王室皇后伊丽莎白,和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八世也是她的客户,上流出身的自信从容,让蓝碧嘉面对名流客户时不卑不亢。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蓝碧嘉为《淑女》杂志创作的作品

1925年,成为装饰艺术家代表的蓝碧嘉获得更多展出机会,1927年凭女儿肖像画《阳台上的吉赛特》获首个艺术奖,1929年又凭第二幅女儿肖像在波兰波兹南博览会再获大奖,发表在德国时尚杂志《淑女》(Die Dame)的画作《开车的女人》是她的代表作,还受邀为美国《哈珀芭莎》杂志画插图。同年,她第一次前往美国,为石油大亨未婚妻画肖像,在匹兹堡卡耐基博物馆展出。1933年,她与艺术家德·库宁、乔治亚·欧姬芙一起出现在芝加哥群展中。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夏帕瑞丽(左)、蓝碧嘉(中)与香奈尔(右)

蓝碧嘉聪慧的另一面,是冰冷的现实主义人格。模特与赞助人,是合作伙伴也是情人;她是已婚女性,也是双性恋;1928年,当她遇到更富有的奥匈帝国后裔收藏家库夫纳男爵(Baron Raoul Kuffner)时,她从为他情人画肖像的画家,变成他的情人,同年与丈夫蓝碧基离婚;她在库夫纳男爵已婚情况下,做了5年情妇,1933年男爵夫人去世后,她在一年内与男爵成婚并前往美国。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左:帕夫洛夫娜女大公;右:蓝碧嘉

蓝碧嘉是战乱年代女性的缩影。她与同期的香奈尔相似,情人众多,贵族情人为其提供丰富物质基础,也成就她的事业;她与夏帕瑞丽(Elsa Schiaparelli)也多有重合,同为贵族出身的艺术家,夏帕瑞丽也曾离婚和移居美国。另一位相似者,是同为流亡贵族的沙俄末代公主玛利亚•帕夫洛夫娜女大公,女大公因十月革命流亡巴黎变成工作女性,有两次婚姻,曾做时装设计,赞助香奈尔。女大公比蓝碧嘉提前10年来美国,晚年也移居拉美。装饰艺术是对荒谬世界和无情时代的讽刺,越腐败越需要用艺术粉饰。

好莱坞、百老汇和红毯

蓝碧嘉通过智慧与手段在欧洲一次次转危为安,来美国后却失灵了。“塔玛拉·德·蓝碧嘉回顾展”没有多少她在美国的作品可供展出,“以后再做个1950年代后的蓝碧嘉回顾展也不是不可以”,旧金山美术馆策展人弗里奥·里纳尔迪(Furio Rinaldi)说。

来美后的蓝碧嘉不再像曾经那样受欢迎,她与丈夫先住在好莱坞影星云集的洛杉矶比弗利山,1943年又去纽约。1961年丈夫去世,蓝碧嘉卖掉家产,环游世界,69岁时移居休斯敦,这是她在美国最后居住的城市。1974年,80岁的蓝碧嘉进行人生最后的移居:前往墨西哥,6年后在此病逝。在美国战后现代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潮流下,蓝碧嘉的装饰艺术逐渐过气。为赶潮流,她还曾画静物和抽象画,甚至复制自己的作品,1974年和1979年她把《自画像》又画了两个,但在美国没什么水花。1940-1960年代蓝碧嘉几乎被遗忘。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路易威登广告中的麦当娜,造型源自蓝碧嘉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麦当娜专辑《敞开你心扉》

1970年代,蓝碧嘉被重新发现,但不是艺术界,而是美式流行文化。麦当娜是最具影响力的蓝碧嘉崇拜者,歌曲《打开你心扉》、《表达你自己》、《时尚》和《爱的替代》,和1987年演唱会《谁是那女孩》、1990 年演唱会《金发野心》及2023 年世界巡回演唱会,都引用了蓝碧嘉。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芭芭拉·史翠珊与蓝碧嘉油画 图:AD Magazine

影星芭芭拉·史翠珊、杰克·尼科尔森和歌手埃尔顿·约翰也是蓝碧嘉的藏家。1984年史翠珊以13.5万美元购得《亚当与夏娃》,10年后打破蓝碧嘉作品1989年创下的132万美元拍卖纪录,在佳士得以198万美元卖出,是入手价的约15倍。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影星安杰丽卡·休斯顿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情迷六月花》剧照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Lady Gaga(右)从蓝碧嘉(左)妆造中获得造型灵感

蓝碧嘉为好莱坞明星和电影提供造型与叙事灵感。1986年奥斯卡最佳女配得主安杰丽卡·休斯顿(Anjelica Huston)在颁奖礼上的绿色连衣裙,是蓝碧嘉肖像画典型的绿裙子,她曾在1980年代百老汇剧目《塔玛拉》中饰演蓝碧嘉;电影《情迷六月花》造型模仿了蓝碧嘉1930年画作《两个年轻女孩》。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2024年百老汇音乐剧《蓝碧嘉》剧照

 在文学与戏剧界,蓝碧嘉也受到重视。根据她的事迹改编的舞台剧在多伦多演出,1984-1995年在洛杉矶演了11年;2005年单人表演剧Deco Diva问世;2024年,音乐剧《蓝碧嘉》被搬上百老汇舞台,女演员凭此提名托尼奖。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2025年将发行的蓝碧嘉纪录片剧照

2012年,以蓝碧嘉为灵感的小说《最后的裸体》出版,作者埃利斯·阿夫利(Ellis Avery)获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蓝碧嘉画作也是俄裔美国作家安·兰德(Ayn Rand)书籍的封面。2018年,谷歌为纪念蓝碧嘉诞辰120年,将其形象作为网站标志;纪录片《蓝碧嘉与生存的艺术》也将于2025年发行。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乔治·阿玛尼2022-2023秋冬高级定制系列 图:Giorgio Armani Privé

蓝碧嘉超前于她的时代,100年后的今天依然影响着时尚界。成名作《开车的女人》曾刊载于一战后最具影响力的德国时尚杂志《淑女》上,她是乔治·阿玛尼、拉杰菲尔德、浪凡(LANVIN)的时尚缪斯,阿玛尼2022-2023年秋冬高级定制系列以蓝碧嘉为灵感。

蓝碧嘉复兴:重新装饰撕裂的社会

蓝碧嘉曾局限在美国流行文化和名流层面,这位曾在8个国家生活的艺术家作品分散,大部分都在私人藏家手中,没有集中进入博物馆。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塔玛拉·德·蓝碧嘉回顾展》现场 图:旧金山美术馆

蓝碧嘉的再次回归,可追溯到1972年巴黎卢森堡画廊回顾展。1994年法兰西学院(Accademia di Francia)与蒙特利尔美术馆在罗马也合办了回顾展,2009年在蓝碧嘉的安葬地墨西哥,墨西哥城艺术宫(Museo del Palacio de Bellas Artes)也举办了《塔玛拉·德·蓝碧嘉》回顾展。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2018年西班牙马德里蓝碧嘉个展 图:Palacio de Gaviria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2022年波兰克拉科夫国立美术馆蓝碧嘉个展开幕 图:Muzeum Narodowe w Krakowie

蓝碧嘉进入博物馆,要从2018年西班牙马德里算起,时尚是她的标签。加维里亚宫(Palacio de Gaviria)的《装饰艺术女王》从时尚角度诠释蓝碧嘉,与时装品牌夏帕瑞丽、菲拉格慕一起展出。2022年9月,蓝碧嘉家乡波兰克拉科夫国立美术馆(Muzeum Narodowe w Krakowie)的个展《蓝碧嘉》还加入摄影和影像。

蓝碧嘉还以色情美学方式呈现。2020年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学院(IVAM Centre Julio González)的《两次大战间欧洲的艺术与性:道德失衡与秩序》,和2023年巴黎小皇宫的《现代巴黎1905-1925》都将蓝碧嘉作为群展中的代表艺术家。

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马乔里·费里肖像》(左)在苏富比拍卖行

拍卖市场的热钱是蓝碧嘉复兴的动力源。《独特的玫瑰》(La Tunique rose)在2019年苏富比拍出1340万美元;2020年2月《马乔里·费里肖像》(Portrait of Marjorie Ferry)又在伦敦苏富比刷新纪录, 拍出2120万美元。苏富比拍卖行积极宣传蓝碧嘉,2015年曾在展览《20-21世纪裸体画》中呈现蓝碧嘉,2024年3月纽约苏富比又推出《塔玛拉的世界:庆祝蓝碧嘉与装饰艺术》。

蓝碧嘉秉持“没有奇迹,只有你做了什么”,与美式奋斗价值观一致。作为最有资格解释蓝碧嘉后半生创作的美国,很遗憾没能在这场展览中弥补空白。美国博物馆优势在于整合资源,集结全球50位藏家贡献出100幅作品,证明其市场号召力,但被召回的蓝碧嘉,既被标榜成保守美国梦的代表,又被享乐主义、女权与性少数价值观附着,装饰艺术的复兴,意味着撕裂的社会已然成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美国首场蓝碧嘉大型回顾展:为撕裂的社会化妆》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